您现在的位置: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 >> 教育科研 >> 研究学生 >> 案例 >> 正文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案例
国琴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,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,任何复杂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。他用文艺创作的手法,诗一般的的语言意境创作科普文学,尤其是为青少年创作了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。其中《十万个为什么》惠泽几代人,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。伊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,最大原因之一是他从小喜爱读书、细致观察、喜欢大自然,这也是他开拓思路,激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。
在本课的授课过程,用时一节,将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自然、热爱中国文化、善于观察、富于想象作为教学目标之一。并通过写读拓展延伸,强化训练(前一课,已经让孩子熟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部分词语进行查阅)。
教学步骤
一、让孩子们认识文化从自然中来之一:中国文化的发源。
(一)板书中国象形文字让同学们通过观察、思考,举手抢答回答它们分别代表的现代汉字。
1、 板书简单的象形文字如:山、水、日、月、田、目等;
2、 板书稍难的象形文字如:人、牛、门、羊、鼎、羽、齿等;
3、 板书较难的象形文字如:弓、麦、立、鱼、鸟衣、食光等。
(二)对于同学们回答不出来的字,逐一板书演变过程。
(三)对“巫”、“灵”、“光”字的分别代表的内涵及演变过程的讲解
二、过渡到对从小培养细致观察重要性的讲解,让孩子们认识文化从自然张来之二:结合本文作者伊林的从小酷爱读书、观察自然的故事开展(配合PPT)。
三、让孩子们想想回答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?让孩子们认识文化从自然中来之三:
1天空的景象?动物们的行为?野外旅行应当知道的知识?
2、从而过渡开始讲解课文中的天书、地书(配合PPT)。
四、提问:如何认识大自然?请同学回答。
进一步提示感召同学们善于观察、到大自然中寻找知识的乐趣,热爱中国文化。